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木兰花/玉楼春 其二 探梅寄李士举1157年 宋 · 朱敦儒
 押词韵第三部 创作地点:浙江省嘉兴市
前日寻梅样缀。
今日寻梅蜂已至。
乍开绛萼欲生香,略绽粉苞先有意。

故人今日升沈异。
定是江南驿使
自调弦管自开尊,笑把花枝花下醉。
谒金门李士举1157年 宋 · 朱敦儒
 押词韵第七部 创作地点:浙江省嘉兴市
怎恋。楼外绿催红殿。
短袖迎风愁半卷。手寒无处暖。

目断蓬莱宫殿。引去谁怜谁怨。
相见不如青翅燕。举头长安
马王庙(按:《郴州志》署作李邦宪李邦献抚州,同治《临川县志》卷三二即误作李邦宪,故疑为一人。) 宋 · 李邦献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矍铄兹翁老莫量,据鞍犹得亚燕扬。
能将岸帻窥文叔,祇把虚蛙当子阳
薏苡满车翻作祸,马人上日竟成行。
三泷庙食传千古,回首云台草树荒(明胡汉万历《郴州志》卷一二)
次韵李士举除夕 其一 宋 · 王灼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藜杖初防老,桃符又换新。
惊回潼水梦,喜见义城春。
浪走何为者,流光岂贷人。
翻思大傩氏,阔步过天津
次韵李士举除夕 其二 宋 · 王灼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儿孙思故国,诗酒送穷年。
禄近禾三百,人惭员半千
壮心非曩昔,尊足幸轻便。
投晓椒觞尽,春风共醉颠。
次韵李士举除夕 其三 宋 · 王灼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暗灯延鼠辈,残漏付鸡人
柏酒浮三酌,蔬盘荐五辛。
冻吟多累句,孤坐绝来宾。
镜里丝丝发,平明六十春。
次韵李士举丈感春 宋 · 王灼
四时平分春大好,春虽强半未甘老。
轻车矮马恣搜寻,始信天工为春巧。
中园层层乱风花,长路青青被烟草。
讵知阳熙变阴惨,顿令乐事成忧悄。
儿曹浪语甜如蜜,欲观俘囚数军实。
貔貅万屯移蜀塞,胡人喜跃秦人泣。
孤坐唯防酒盏空,馀寒颇觉莺声涩。
贪嗜五斗不自谋,几时归作山林客(自注:宣抚招讨公取德顺,张形势欲吞全陜,功将成矣。圣主念两国赤子,有诏颁师,移屯蜀口。宪车李丈感春有作,某次韵及之。)
追和李士举徐氏山居韵1182年8月 南宋 · 朱熹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
山岫孤云意自闲,不妨王事似连环。
解鞍盘礴忘归去,碧涧修筠似故山(元陈性定《仙都志》卷下)
念奴娇 其一 李士举 宋 · 曹勋
 押词韵第十七部
公家世德,建凌烟勋业,中兴长策。
三十年来,皆帝扆殊选,金瓯名迹。
眷倚江南,澄清一道,遴柬惟公得。
西清严秘,龙光高动奎壁。

深殿衣惹天香,皇华原野,接萧萧秋色。
六管均输行奏课,唐室家声皆识。
老我相逢,萍蓬飘转,晚景俱头白。
西山南浦,溯风衰泪横臆。
李士举提刑徽猷游中梁山临秀远轩以望江中平陆之胜承示佳句且叙故旧离合之感次韵二首 其一 宋 · 王之望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空翠浮轩槛,岚光拂栋梁。
江随平野曲,林拥暮山苍。
城郭犹平日,田畴本乐乡
呻吟未休息,衰病意空长。
李士举提刑徽猷游中梁山临秀远轩以望江中平陆之胜承示佳句且叙故旧离合之感次韵二首 其二 宋 · 王之望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京口追游地,钱塘执别年。
飘流恍如梦,聚散岂其天。
夙驾行趋诏,当朝正急贤。
紫荷持从橐,去去入林泉。
石光锡上宰相书 宋 · 王之望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六二、《汉滨集》卷一○
某尝观变《风》之什,不遇之仁人、穷处之贤者,往往羁愁愤懑,发于声诗,以讥刺其上。
其后屈原遭谗放逐,《离骚》之词作,其扬己露才,忿疾当世,视变风为尤甚。
尝窃陋之。
孔子曰:「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夫生乎周楚之间,废弃不用,君子固无憾焉,何怨诽之深也!
诚使三代之际,伊尹、周公之徒为之辅相,士有抱成器怀奇才,顾湮沈于下僚,困踬于远裔,则曰:「圣贤在上,无一物不得其所,而吾独为穷人,岂非命哉」?
《诗》所以怨,或当于此而发。
然篇籍所载,二公之时一无此作,岂当时之士举无失职者邪?
考之书传,伊尹相汤,曰:「旁求俊彦,一夫不获,时予之辜」。
周公吐哺握发,下白屋之士,无求备于一人。
二公于天下士可谓无负矣,旁求、吐握以招延之,责之恕而不求其备,忧之尽而恐其有所不获。
夫如是,则士之于进退屈伸之际,方且饫道义于腹心,沦恩德于骨髓,尚何暇于怨诽哉?
然后知风人、骚客之词,虽出于褊心,亦上之人有以致之。
使出于伊、周之朝,恶所伸其喙乎?
某不佞,出入相公之门十五年矣。
自未登龙阪,区区姓名已挂齿牙之末。
中间三钧播,遂忝朝绅,卵翼成就之私,山岳不足以比重。
而不能周慎,旋致烦言,内窃自讼,永甘摈废。
相公矜其穷瘁,不忍遐遗,曾未数月,俾丞便郡,枌榆接境,如宦于家。
虽其自处,无以加于此矣,盖昔未有也。
旁招吐握之勤,已误恩纪,既速罪戾,则优容阔略,不责备于不肖之身。
逮其既去,又周旋悯恤,俾遂其私,卒无不获之忧。
使伊、周复出,所以处当世之士,未必能如是之委曲也。
是以閒居思念,感涕交○,不能自已。
所谓「饫道义于腹心,沦恩德于骨髓」者,盖无逾于某者焉。
兹帡幪之庇,秩满天台,而家素贫寒,惟禄是仰,手足凋丧,孤嫠满前,所得俸稍,随手辄尽。
数百指之累,未知所以活之。
冒昧而来,投诚造化。
庶几未忘旧物,曲赐陶镕,使亟得一官,稍遂寸进,则终始之赐,杀身不足以报万一矣。
呜呼,方今圣君贤相,同心一德,以起二帝三王之治,修文偃武,登兹太平,诚千载之一时。
某荷恩至深,辱知惟旧,曾未有毫发自效,以答生成,行年五十,汩汩且死矣。
所以悲歌叹息,自伤其命穷也。
相公哀怜,幸甚。
代人进故事 南宋 · 卫博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三七、《定庵类稿》卷一
《后汉书》:匈奴饥疫,自相分争,光武以问臧宫
愿得五千骑以立功。
帝曰:「吾方自思之」。
乃与马武上书曰:「匈奴贪利,无有礼信,穷则稽首,安则侵盗,岂宜固守文德而隳武事乎」?
诏报曰:「《黄石公记》曰:『柔能胜刚,弱能胜彊』。
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
故曰务广地者荒,务广德者彊。
今国政未立,灾变未息,人不自保,而欲远事边外。
孔子曰:『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
且北敌尚彊,而屯田警备,传闻之事常多失实。
诚能举天下之半以灭大寇,岂非至愿?
苟非其时,不如息人」。
自是诸将莫敢复言。
臣闻天生五材,兵不可去。
黄帝有涿鹿之战,帝舜有苗民之伐,启有有扈之誓,而商周遂以兵革命。
征伐之不可废于天下也尚矣,然圣人贵去兵而不贵佳兵者,诚以兵凶器、战危事,不得已而用之,以禁暴安民,而非所以为功也。
《传》曰:「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也」。
是以圣人戒之。
汉祖既灭四方而为平城之师,于是有白登之衄。
唐太宗既有天下而为高丽之役,于是兴魏徵之思。
光武身济中兴,闭玉关以谢西域之质,卑辞币以礼匈奴之使,审黄石、存苞桑,为万世法。
天地之度、日月之明卓乎其不可及也矣。
昔者太王居邠,狄人侵之,事之以皮币,事之以犬马,事之以珠玉,弗得免焉,于是去之岐山之下,黜戎敌之习,兴礼义之教,以崇后稷、公刘之业。
周之王迹,实肇基焉。
吴之败越也,越王反国身耕,夫人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与百姓同其劳。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而后用之,吴以不祀。
天子致伯于越,东诸侯毕贺。
原二君之初心,岂诚甘于受辱、恬于退听而乐为人之下哉,诚以力有敌不敌,时有可不可。
与其不忍一时之忿而窒方来之功,孰若诎于一人之下而伸于万人之上哉!
明者见于未形,昧者隳于已成,固不可同日而语。
臧宫马武,小夫之知,一剑之勇,徒为大言,不知国计。
光武谓:「举天下之半以灭大寇,岂非至愿?
苟非其时,不如息人」。
大哉言乎!
非天下之至明至圣,其孰能与于斯?
《唐书》:太宗尝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
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德彝惭而退。
臣闻景星凤凰,人知千百年一见之为瑞,而不知其无时不在天地间,世人能见之者罕尔。
汉三杰,秦之才也。
建武二十八将,新室之才也。
百里奚非愚于虞而智于秦,裴矩非佞于隋而忠于唐,其人则犹是耳。
然盛世用之则有馀,叔世视之常不足。
呜呼,世岂真乏才哉!
古今用人之患,大抵所举非所用,所用非所长,使其人不缘谬妄旷官,则以贪邪败类。
如是则曰天下信无士哉?
天下之士举如是而已哉?
小则有乏才之忧,大则有轻士之祸,此治乱之所由分也。
夫士之真贤实能,固岂易得而轻之?
可得而轻者,类非其人。
然而真贤实能乃用是而远去。
叶公子高所好画龙尔,而真龙见焉。
故曰思天下有得士之实,必在上无轻士之心。
欲在上无轻士之心,必君臣知用人之术。
善夫工师之制木也!
小为杗,大为栌,曲者为轮,直者为桷,接云汉者以之梁百尺之观,蔽牛马者以之航千仞之渊。
是以天地之产有方,而工师之用无穷。
用人之说,如是而已。
封德彝不知出此,厚诬一世未有奇才。
太宗所以累数十言深诛而甚绝之,诚足为万世君臣之法也。
《资治通鉴》:韩昭侯有弊裤,命藏之。
侍者曰:「君亦不仁者矣,不赐左右而藏之」。
昭侯曰:「吾闻明主爱一嚬一笑,嚬有为嚬,笑有为笑。
弊裤岂特嚬笑哉?
吾必待有功者」。
臣闻赏所以劝功,罚所以惩恶。
然功必待赏而后劝,恶必待罚而后惩,则赏罚之用亦狭矣。
明主制赏罚以寓劝惩之道,因劝惩以示正大之心,作于心,形于言,而劝惩之道固已行矣。
唐德宗奉天,尝遣一健步出视贼军,辞以苦寒,跪奏乞一襦裤。
德宗为之寻出不获,悯默而遣。
方是时,人无离心,士有斗志。
及破贼之后,贡赋鼎来,府库充溢,而死义之士携心,惟新之望日阻。
此其故何哉?
德宗之用心则有间也。
昭侯谓明主嚬有为嚬,笑有为笑,知是道矣。
诚举斯心加诸四境之内,斯民将迁善远罪而不知,靡然自立于赏罚劝惩之外,如尧舜之盛世,孰能禦焉?
是知三旌之赏、五流之罚者,一弊裤、一嚬笑之积也。
比屋之封、画衣之化者,赏善而罚恶之积也。
韩之臣子终不闻有以术广其君之用心以追古治,有君无臣,古之遗叹。
信哉!
《唐书》:宪宗宰相论:「自古帝王或勤劳庶政,或端拱无为,互有得失,何为而可」?
杜黄裳对曰:「王者上承天地宗庙,下抚百姓四方,夙夜忧勤,固不可自暇自逸。
然能选天下贤才而任之,有功则赏,有罪则刑,选用以公,赏刑以信,则谁不尽力?
何求而不获哉?
明主劳于求人,逸于任人,此尧舜所以无为而治也。
至于簿书狱讼细烦之事,各有司存,非人主所宜亲也」。
臣闻之荀卿曰:「人主好要则百事详,好详则百事荒」。
诚使人君鸡鸣而起,晏朝而罢,日旰而食,夜分而寐,甚盛德也,顾可谓详略之间,治效相去如是乎?
岂非以人君则有人君之体,大臣则有大臣之体,百司庶府则有百司庶府之体,详要其可紊哉?
今守令一也,烦苛之政闻于千里,则其人曰:「此特县令之材耳」!
夫一郡守犹然,况有天下者哉。
臣以知古之圣王非贵于徒勤也,贵勤于知要者也。
何谓要?
人主之职在论一相,非要而何?
何谓详?
宰相统百官,百官领众职,非详而何?
宰相、百官之不容好要,犹人主之不当好详。
宰相得其人,则百官得其职,人主之能事备矣。
宰相傥非其人,百官不得其职,将敝一人之聪明,应万物之纷沓。
尧舜不能以济,故其书曰:「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隳哉」。
然则文王之不遑暇食,劳于求人者也,虞舜之恭己南面,逸于任人者也。
善乎!
陆贽之论曰:「人主择辅臣,辅臣择庶长,庶长择僚佐
所任愈崇,故所择愈少;
所试渐下,故所举渐轻。
是故选自卑远,始升于朝者,长吏举任之。
寘于周行,既任以事者,宰相序进之。
才德兼茂,历试不渝者,然后人主倚任之」。
之言岂特为选举设哉。
大抵忠臣良士所以爱其君、忧其国者,其论如出一口。
臣观宪宗君臣之间,可谓知所问答矣。
元和之风几于贞观,岂不由此而致哉?
《资治通鉴》: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其材可将五百乘」。
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
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
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
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
公再拜曰:「谨受教矣」。
臣闻《棫朴》之诗,文王能官人也。
其诗曰:「芃芃棫朴,薪之槱之」。
棫朴,小材也;
薪、槱,近用也。
文王不以小材废近用,故其得士济济峨峨,或仪于王所,或纪于方国,而序《诗》者以能官人称之。
材不能皆良,人不能尽善。
中规者以为轮,中矩者以为桷,短不轶寻尺者用之以备侏儒、充扂楔,大而接云汉者用之以梁百尺之观,航千仞之渊。
叉负而偃伏,离奇而液瞒者,莫不各其用。
故曰大匠无弃材,圣人无遗善。
古之蘧蒢戚施、刖者瞽者,虽天民之穷不废焉。
负贩者、屠沽者,受金发冢之徒,犹足以一面、抗方张,乘风云而书竹帛,未闻以一眚废兼人之材也。
岂特论将惟然?
傅说之举于野,孙叔敖之举于海,百里奚之举于市,由余之举于戎,管仲之举于雠,著之书册,传之来世,孰不谓然?
而后世张以科目,拘以世类,阂以小文,自杜取才之路,徒起馈之叹。
《诗》曰:「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为此诗者,其知道矣。
非圣人,其谁择焉。
《新序》:魏武侯谋事而,群臣莫能逮,朝而有喜色。
吴起进曰:「今者有以楚庄王之语闻者乎」?
武侯曰:「未也。
庄王之语奈何」?
曰:「庄王谋事而,群臣莫能逮,朝而有忧色。
申公巫臣进曰:『君朝有忧色,何也』?
庄王曰:『闻之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
今不谷议于朝,群臣莫能逮,是以忧也』。
庄王之所忧而君独喜,何也」?
武侯逡巡谢之。
臣闻泰山不辞高而众尘集焉,故为五岳宗。
沧海不辞大而众流归焉,故为百谷长。
圣人不自圣而愚者之虑、狂夫之言择焉,故为百世师。
况乎以一人之尊,位四海之上,日酬万几之务,事物之至无穷,而聪明之用有极,是以人主不贵自用而贵能用众,合天下之聪明以为一己之聪明。
此大舜之所以为大也。
古者有衢室之问,谤木之求,闻善之拜,不自满假,不吝改过,不遑暇食。
数圣人者退然于身,若不自足,而事业掀天地,声名高日月,未闻其以臣下不及为高,谋事独善为能也。
善乎!
子思之言曰:「君出言自以为是,而卿大夫莫敢矫其非。
卿大夫出言亦自以为是,而士庶人莫敢矫其非。
君臣既自贤矣,而群下同声贤之。
贤之则而有福,矫之则逆而有祸。
如此则善安从生」?
武侯一有矜色而正救之言已闻,小国之君有臣如此,魏之所以获重于七雄之世也。
汉晁错以贤良对策,谓五帝神圣,其臣莫及,三王臣主俱贤,五伯不及其臣,借是以谀世主,书之史册,为当时羞。
其视痛哭流涕太息之书,君臣优劣,可以不议而判。
《资治通鉴》:唐太宗尝与群臣语及教化,魏徵对曰:「久安之民骄佚,骄佚则难教;
经乱之民愁苦,愁苦则易化。
譬犹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封德彝非之曰:「三代以还,人渐浇讹。
魏徵书生,未识时务」。
太宗卒从徵言,三岁天下大稔,斗米三四钱,断刑岁才二十九,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
上诏长孙无忌曰:「贞观初,上书者皆云人主独运威权,不可委之臣下;
又云宜震耀威武,征讨四裔;
魏徵劝朕偃武修文,中国既安,四裔自服。
恨不使封德彝见之耳」。
房玄龄奏,阅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曰:「甲兵武备,诚不可阙。
炀帝甲兵岂不足耶?
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乃朕之甲兵也」。
臣闻天下一道,古今一民。
世之人尊古太泥,论圣贤太高,而待己则甚恕,望天下则甚薄。
故言仁义则以为迂阔,语教化则谓之不知务,岂特贞观之世为然哉?
孟轲氏愤世疾邪,断然以尧舜之道号于战国君臣曰:「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正谓此耳。
今夫宗庙之中未施敬于民而民敬,墟墓之中未施戚于民而民戚,孰谓民之浇讹难与为善乎哉?
使太宗即政之初,不听魏徵之言,而纳封德彝与上书者之说,言仁义、任刑罚,不信臣下,外事征讨,而欲致贞观之隆,是犹却行而求及前,臣知其必不能也。
然则听纳者治乱之原,而人主之枢机乎。
太宗言「中国既安,四裔自服」,又言「群臣尽力,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正使尧舜禹汤复生,不易斯言矣。
臣窃观神宗皇帝御制《通鉴序》曰:「汉之文宣,唐之太宗孔子谓『吾无间然』者」。
仰惟神圣发挥之妙,所以昭懿铄而幸来世者,明矣远矣,后世可不鉴诸!
《唐书》:元和后数用兵,宰相不休沐,或继火乃得罢。
李德裕在位,虽遽书警奏,皆从容裁决,率午漏下还第,休沐辄如令,若无事时。
太和中,中人乘驿疾驱入金光门,京城讹言寇至,士民惊走。
两省诸司官有不及束带袜而乘马者。
李石中书,曰:「宰相位望尊重,人心所属,不可轻也。
事虚实未可知,坚坐镇之,庶几可定」。
视文案沛然自若,至晡乃止。
臣闻达于事变者非在于临事之时,而在于无事之日,利害讲明,规模素定,凡所以善其身与天下者,固已自信于胸中,卒然遇之,则其己大而物小。
是以物来而能名,事至而能辩,覆却万方,踌躇四顾而不失其故常。
其于应变也何有?
夫如是而后可以任天下之重,而为天子之大臣矣。
臣观唐失两河,藩镇擅诛立,天子锡命,惟恐不逮。
德裕为相,雄武军将陈行泰戕史元忠以邀节钺
德裕河朔请帅,正坐报下太速,军得以安。
若少须之,下必有变。
已而陈行泰果为张绛所杀。
绛复诱其军以请于朝,德裕亦置而未报。
绛又为其军所逐,然后徐以张仲武副大使代之。
德裕之遇事不惑、明断有体如此,则其从容多故之中,岂偶然者?
李石器识雄远当轴秉权,一无所挠,廷臣倚以为重。
是日京师群无赖已持兵俟变,微几至乱矣。
苻坚寇淮淝,谢玄问计于安。
安夷然不顾,游涉终日。
夜归,指授将帅,各当其任,竟以破贼。
长安城中讹言水且大至,王商相汉,不为之动。
二子固非李石、德裕之伦,而静镇之度亦其亚也。
臣谓朝廷出政之本,宰相方所瞻,其经世之猷、济难之略自其所学,而甲兵之问、钱谷之对复有司存。
苟惟颠越于仓卒之间,眩乱于簿书之故,则鼎轴之地其形渥矣,有天下者将何赖焉?
为道士举 南宋 · 白玉蟾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五七、《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大全》癸集卷九
〔拍棺云〕乘龙驾鹤,未离换骨之风;
炼药烧丹,尚设灵坛之灶。
所谓丈夫自有冲天气,不向古人行处行。
即有某人七十八年住世,三千功行修成。
不逐南柯梦蝶之魂,常泛夜月兰舟之影。
对兹幻壳,当举金棺。
一步出门,还相委当。
宝棺举处恸悲号,唤不回头怎奈何。
好奉三清真府殿,海山无复再经过。
伏愿乘兹妙善,感悟世缘。
性识见已圆明,贪嗔痴尽消释。
六根清净,仰观玉烛毫光;
八识分明,长饵金华甘露。
然后真仙接引,上宴福堂,冤业无生,逍遥遂性。
省心杂言序 宋 · 郑望之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二
见性自悟门入者不同。
十侄以士举训儿孙杂言相示,敷阐经、子,与先圣道不悖。
惜乎桂林地下,先生不亲见之。
丙子春,林下老人郑望之书。
按:《省心杂言》卷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李士举仙都徐氏山居 其二 宋 · 谢伋
七言绝句 押删韵
耄倪扶杖小童闲,绕舍清溪碧水环。
争看赤帷仍避传,静无桴鼓爱青山(元陈性定《仙都志》卷下)
李士举仙都徐氏山居 其一 宋 · 谢伋
六言律诗 押删韵
■簜节光华远,轺车那得闲。
咨询元自急,省敛亦相关。
去住存高咏,晴阴对好山。
深惭縻郡绂,仙境不同攀。
李士举见寄次韵为谢二首 其一 南宋 · 晁公溯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忽鼓硖中棹,来从渝上城。
何为向南亩,本合侍西清。
树色行相引,滩声鸣不平。
青城有仙伯,往矣授长生。
李士举见寄次韵为谢二首 其二 南宋 · 晁公溯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想见山灵喜,如看柱史来。
江清无急硖,野润失飞埃。
行揽孟博辔,再然安国灰。
相过忍遽别,莫放锦帆开。
李士举宿马鞍山 南宋 · 晁公溯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入境封人报,飞书侍史还。
初闻虎节使,已至马鞍山
霁野风烟丽,端居日月閒。
此行吾所羡,脱屣簿书间。